

2022“汉教英雄会”华东片区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全纪录
2022-10-31信息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10月30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22“汉教英雄会”华东片区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圆满落幕。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蔚主持,2022年华东片区交流活动的62支队伍精彩集锦视频也在开幕式上首发。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黄美旭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肩负着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使命责任,希望通过“汉教英雄会”这样的交流平台,能聚集越来越多的各路“汉教英雄”,共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而付出努力。
华东片区评审专家代表、教师团队代表及学生团队代表依次在开幕式中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教授在发言中谈到,本次交流是新业态、新标准下创新国际中文教育理念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参与热度高、作品水平高、交流层次高,有助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来自临沂大学的教师代表刘红蕾在发言中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力量就是中文教师。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中华文化更好地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是我们一直以来共同的奋斗目标。
来自同济大学的学生代表陆依雯表示,这次的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并引发了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的关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将不忘初心,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打磨出更多优秀的课程。
此次华东片区线上交流活动区分了教师组与学生组,来自片区的10支教师队伍、16支学生队伍依次进行了教学展示。南京大学曹贤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曹秀玲教授、厦门大学耿虎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刘楚群教授、青岛大学史冠新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徐丽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教授分别对参与线上交流的团队进行了点评。
在上午场的教师组交流中,两个分会场分别有5支教师团队发言代表依次进行了分享。
曹贤文教授表示,安徽大学老师的讲授具有感染力,其反向设计教学及情境创设可谓是思路清晰;华东师范大学以故事为主线,翻转课堂与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现代感与创意性都非常强,不管是作为示范教学还是常规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教学典范。
曹秀玲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临沂大学的老师们风采出众,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团队精神风貌极佳,且注重打造开放、共享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闭环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刘楚群教授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们在上文化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耿虎教授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团队的云课堂规范严谨,集资源、互动、管理为一体,并包含录课、直播和在线测试,形成了完整链条。
史冠新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南京大学在教学中注重建立三级指标体系,模块化搭建知识点,讲解了中国美学思想中“和”的理念,课堂教学完整而深刻。
徐丽华教授认为,赣南师范大学的课堂在“趋向补语”教学中将结构、功能、语境相结合,在多模态中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课堂围绕“着”语言点进行讲解,内容紧扣教学主题,以“输入”形式将活动逐层推进,使学生能够快速输出,课堂环节完整而紧凑。
张建民教授指出,山东财经大学的老师们在新标准指引下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翻转课堂特色。
在下午场的学生组交流中,两个分会场分别有8支学生团队发言代表依次进行了分享。
曹贤文教授指出,宁波大学TEP文化教学模式特点鲜明,所展示的教学内容贯彻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很有特色;上海外国语大学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中国发展绿色交通取得的成绩,又引导学生关注汉语表达的内在逻辑性,培养成段表达能力和汉语思辨能力。
曹秀玲教授指出,山东大学的课程聚焦“非遗故事”,选题很有中国文化特色,教学环节设计生动有趣;上海政法学院教学环节设计精巧,让留学生体验直播带货,邀请非遗传承人教学等,非常有创造力。
刘楚群教授指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业+汉语或者技能+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教学设计合理紧凑,整体效果非常好;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设计以翻转课堂的方式,通过教学活动了解金融知识、分析金融现象,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张建民教授指出,同济大学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非遗竹编”,通过沉浸式的教学和体验,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聚焦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很好地结合语言教学与南昌的地方文化特色,在他们的身上中既看到了传承、又体现出了变革。
史冠新教授提到,复旦大学的“二十四节气”主题式文化教学充分结合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探索,教学视频制作精良,令人印象很深;南京大学自编的绘本教学系列课程立足新标准新形势和新材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也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山东师范大学将游戏闯关元素引入教学,激发儿童对汉字的兴趣,通过反复诵读让孩子们感受中文的韵律美,教学活动丰富有趣。
徐丽华教授提到,华东师范大学的戏剧教学课堂完美融合了古今情境,在操练语言的同时挖掘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江苏大学课程带着学生走进文化现场,特色鲜明,通过文化对比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很好地完成了所设立的教学目标。
耿虎教授提出,华侨大学的课堂设计新奇有趣,贯彻“听力先行”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曲阜师范大学利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环环相扣,抓住了口语表达的核心;浙江科技学院自编《风雅:中华文化高级教程》的教材有创新性,在诗词赏析的基础上还兼顾了写作的训练,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专家在点评过程中,针对在课堂活动组织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活动的切换、融合;如何通过现代技术赋能教学;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学、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运用;如何在教学中平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在闭幕式上,两个分会场的主持人庞成、濮若依分别汇报了所在分会场的交流情况。此次交流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专家们的点评言简意赅,令人受益匪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副主任丁安琪教授宣读了专家评审结果并致闭幕词。
此次“汉教英雄会”华东片区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秉承 “以新标准创新中文教学”的交流主旨,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激发创新潜能、实现融合共进,不仅为各高校搭建了一个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更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新一阶段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