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中南区线上交流活动参展团队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组)
2022-11-01信息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2022 “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中南区线上交流活动于10月29日成功举办。来自中南区的9支教师团队和19支学生团队通过线上CLASSIN直播平台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并展示了团队的教学成果。24所院校相聚云端,同台切磋,作品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下面一起来观摩各团队的教学成果展示吧!
各高校按音序排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乐学汉语·基础篇》
教学思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情景法,创设邮政快递的情景,围绕网购话题进行操练,展示了网购文化。作为一节初级汉语口语课,课程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明白生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部分词语可达到复用式领会的程度,可以将“把”字句,介词“在”和“到”的不同搭配等语言知识顺利应用于课堂情景的交际中,在操练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点完成口语交际任务,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流利度,进而对中国的“网购”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广西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我去银行换钱》
教学思路:广西大学团队选取的课型为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是《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和第十二课。教学对象是印尼中文专业的14名学生。本次授课的主题是《我去银行换钱》,课程选取两种格式的连动句进行讲解。课堂开始时,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打分”的方式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听说法和交际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练习环节,则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练习连动句“后一动作表示前一动作的目的”的表达;其次,通过“看距离猜方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对连动句“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你画我猜”的游戏进行趣味练习。本节课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国别化教学,关注学生母语与汉语之差异,教师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支架作用。
广西民族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中级商务汉语·东盟篇》
教学思路:团队关注“中文+职业”潮流,充分考虑国际中文教育的新趋势,将研究的目标投向了职业汉语。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南宁,临近东盟商务区,在面对东盟的商务汉语教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以此为出发点,该团队设计了“中文+商务往来”的教学内容,融入相关的文化概念,以语言沟通促进商务往来,有效消除语言文化隔阂,切实推动中外双方在商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二十大思想,培育中国东盟经济新动能。
广西师范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旅游汉语》
教学思路:广西师范大学团队基于语言对比的成人二语教学理念和“需求”导向的职业汉语教学新风向,采用了互联网+实施多地在线实时汉语教学的模式,通过真实情景搭载可理解输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团队以境内外旅游人才需求为导向,选取了《旅游汉语》作为教材,将语言教学融入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在交际话题中正确评价旅游相关事物,能适应并喜欢在中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广州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第28课》
教学思路:广州大学团队课程采取的是小班授课,学生为中级阶段的水平,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授课类型为中级综合课,采用的教材是《新实用汉语课本》。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认知方面希望通过趣味线上游戏回顾所学的生词,通过中秋节游园会系列活动展开语法讲解与操练,让学生能够理解复杂结果补语的格式,并且能够完成操练任务。其二,在技能方面,希望能够结合中秋节主题活动及自制的日常生活视频片段来学习和操练结果补语,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并掌握,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其三,在情感方面,本次课程秉持体验共情传播的教学理念,紧扣中秋文化与穗地特色。一是希望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贴近当代中国生活中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能够体会特色街巷中秋节的风土人情。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掌握本课表达的基础上体验习俗节日中的乐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汉语课堂,感受汉语学习的魅力。
河南理工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HSK标准教程5》“盲人摸象”
教学思路:河南理工大学团队的教学课型是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对象为已经通过HSK4级的俄罗斯成人汉语学习者。课程采用听说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归纳法以及多模态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亮点有三:其一,寓学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给课堂带来欢乐,减轻学生负性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其二,运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三,采取分角色朗读、生词多形式展示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河南中医药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的”字短语
教学思路:河南中医药大学团队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希望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能够保持对中华文化持续地探索热情,因此选择了留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熊猫文化,将“的”字短语融合到四川游玩的线索之中。
课程以教师带领学生出发去熊猫公园的故事开始;其次,选择用颜色词加“的”描写学生自己自行车的颜色;再则,用视频动画的方式呈现出路线的远近,让学生能够用“的”字短语选择恰当的出行路线。在骑行过程中用“的”字短语描绘沿途风景;学生到达公园之后开展“我来画大熊猫”的活动,让学生用“n+的、adj+的”结构来描述熊猫特征,并结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最后,设置吃喝玩乐的环节,通过点奶茶、吃四川火锅、拍照留念等环节来突出“的”字短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湖北工业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汉语轻松学·起步篇》
教学思路:湖北工业大学团队以《汉字轻松学·起步篇》下册为教材,选择第七课《衬衫裙裤》进行授课。授课类型主要是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对象是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教学特点上该团队融入了沉浸式书法体验活动,让学生一边写汉字,一边感受汉字文化。教学过程具体如下,首先通过视频导入新年的对话背景展开,引出课程需要学习的汉字;然后播放练习活动的片段: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沉浸式的书法体验,在书法练习的同时辅以机械性练习。总的来说,该课程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讲多练的原则,通过课堂认字游戏、偏旁搭配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
湖北师范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YCT教程》你好
教学思路:湖北师范大学团队课堂紧紧围绕尊重个性,强化运用的教学理念开展。首先展示教学目标,随后进行新单词的教学,进而展示汉字书写,随后进行另外四个单词的教学。该团队在教学中设置真实的场景进行操练,让学生学习新表达,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练习。最后,通过歌唱的形式进行复习强化。
湖南师范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成功之路·顺利篇》
教学思路:湖南师范大学团队将教学对象设定为八名20—30岁的初级汉语学习者,选用与中国生活息息相关的《成功之路·顺利篇》作为教材,运用Classin、汉字卡、quizizz、翻转课堂等软件作为教学平台。湖南师范大学团队本次展示的是《成功之路·顺利篇》第五课的内容,课前学生通过app进行预习,课中采用线上与线下双师教学的模式,课后教师通过线上与线下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其优点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采用梯度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并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HSK标准教程3》“越来越……”与“越……越……”
教学思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队秉持知识技能导向,交际目标导向,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原则,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精讲多练原则,现代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原则,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六大设计理念,围绕“越来越……”与“越……越……”展开课程教学。全课分为主讲课和复练课,共四个课时,分为两讲,每讲约两个课时,约八十分钟完成。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游学武汉·交通篇》
教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坚持结构、语义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使用情景法、归纳法、任务型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多样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设立贴近真实生活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对语言点进行熟练地运用和交际,提高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上增进对武汉的了解。
华中师范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新实用汉语课本》
教学思路:华中师范大学团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情景模拟和练习为主”的教学理念,以三名来自乍得、莫加拉国的成年学生为教学对象,展开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分三部分:一、导入环节,通过复习课导入新课;第二、讲解环节,对语言点“能”“会”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在模拟情境练习中学会区分;第三、情景操练环节,设置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完成交际练习。
暨南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海关汉语》出入境查问
教学思路:暨南大学团队采用产出导向型(POA)教学法,遵循“针对性”“交际性”和“实用性”原则,以中文交际为行为导向和定位目标。授课主题围绕海关出入境工作中涉及使用到的中文开展,希望借助短期高效培训,提高学员运用中文从事与其职业相关工作的交际能力,达到职业所需中文技能要求,为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出入境提供语言便利,增强对外沟通交流的机会。
武汉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HSK课本》存现句
教学思路:武汉大学团队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存现句的教学,让学生可以了解存现句的相关知识,并提高交际能力。课程整体围绕存现句设计多个小游戏,从句到篇,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做到寓教于乐,在教中学。最后通过复述进行回顾,通过合作绘画来完成作业,调动多种感官,使记忆更牢固。学生在情景中使用存现句、提高自身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郑州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HSK标准课程4》经理对我印象不错
教学思路:郑州大学团队选取《HSK标准课程》第三课《经理对我印象不错》进行授课设计,教学对象为四名已达到HSK4级非华裔的成年留学生,课程采用主题式教学、线上教学的模式展开。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重点词汇“简历、面试、应聘和正式”,掌握语法点“首先···其次···”的三种用法,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服装旗袍,体验旗袍文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HSK标准课程4》第2课“真正的朋友”
教学思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团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打造一堂自主探究与合作互赢的课堂。在教学策略上不再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复杂的练习,而是有重点、有突出地对知识点进行复盘,比如此次教学中选取“而”作为重点来组织。整个教学流程都强调构建语言能力实践课堂,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表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亮点在生词讲解部分,该团队在制作PPT时着重加入一些生动的动画形象,以动画形式引入生词。如讲解困难一词时,生动漫画的插入,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进了整体的教学。同时,在情景模拟方面,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情景代入教学课堂,将师生平等的观念带入课堂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中山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发展汉语高级综合》第1册第11课“交谈的艺术”
教学思路:中山大学团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课前完成教师制定的部分任务,课堂开展具体教学与讨论,使用卡片加白板的组合呈现本课重点知识,深化学生对程度补语的了解。团队力求构建真实情景促学习,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互动,实现教学实用性、交际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将文化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中外交际风格差异,培养文化交际意识,丰富跨文化视角。
华南师范大学团队
作品名称:《戏剧里的中国故事》
教学思路:华南师范大学团队采用戏剧教学法设计了一堂有关中国故事讲述与表演的课程,综合运用“解读—创演—评议”创新性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性强,借助剧本朗读、配音、角色扮演、皮影戏、分场景即兴表演等表演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经典传统故事的魅力。教学上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跨时空性突出,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素材,课程资源丰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体演式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