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片区交流
版权所有@ 2022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中国人民大学

教学主题:

国宝大熊猫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1. 融合多种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和5C理念、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理念。
2. 通过自编教材的《国宝大熊猫》单元,选取中外热度较高的话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鲜活真实的人、事、物结合起来,以全面、立体、生动地反映中国风貌和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
3.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步骤清晰,通过实地参观、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视频导入等活动,实现教学多模态,各部分形成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提高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 教师在课上鼓励学生分享其他国家的国宝动物/濒危动物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进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北京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云南蘸水,和合之味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1.微观切入,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一道美食云南蘸水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五味调和”“五感调和”以及“天地人”和谐统一的观念,“接触”和体会蘸水所蕴含的“和”文化。
2.文化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设计了蘸水制作活动,让学生切身实践不同蘸水的组合搭配,丰富其感官的体验,促进对蘸水背后文化的感知,真实且有创意的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主动与自己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对中华美食有了直接感受,也有利于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通过实物展示和蘸水制作活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切身的体会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问卷星等实时的学习数据和评估工具,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天津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一带一路’,四海联通”之“纳赛尔的中国故事”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依据“表达驱动”教学理论,围绕“‘一带一路’,四海联通”之“纳赛尔的中国故事”这一教学主题,通过“引入主题、表达驱动、选择输入、互动体验、目标输出、反思评价”等教学环节,将语言内容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教学中强调“先学后用、学用一体”,采用丰富的真实视听材料,引导学习者进行泛听和精听训练,重点学习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提升学习者的视听理解能力,引导学习者运用所学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表演、故事分享和评价反馈,提升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提升学习者理解当代中国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学习者直观感知当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观和国际观。

华东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中国桥之港珠澳大桥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本课时属于整体课程设计中的第二课时,学生们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过《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文及说明文体裁特点。在第二课时中,学生们将目光从古代桥梁转移到当代桥梁之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桥梁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正体现了我们整体教学设计的五大理念中的“感受当代中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教学材料差异化和教学过程差异化的多个活动,利用信息差进行教学。在教学评估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真实性任务——为政府写一封建议信,以评促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估的方式的高度一致,将评估融合于教学中。教学材料的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都为学生完成最终评价任务搭好了“脚手架”。

宁波大学

教学主题: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非遗青瓷篇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课程首先从器物的角度出发介绍青瓷之美,然后以交流为中心通过课堂活动展现青瓷之旅,最后上升到思想层面,探讨中国瓷器和丝绸之路代表的时代精神。
据此,第一个部分青瓷之美。通过博物馆实景在线,从釉色、器型和纹饰展示越窑秘色瓷的特点。
第二部分青瓷之旅。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青瓷的制作;通过模拟交易和现场讨论,增加学生对越窑青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层感知。
第三部分青瓷之道。对中国瓷器和海上丝路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进行提炼和升华,探讨中国瓷器代表的匠人精神、美美与共的精神品格。
课程重点是通过青瓷讲好中国故事,从海上丝路到“一带一路”,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现实引领未来,讲好新时期中国文明互鉴、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南京大学

教学主题:

中国民俗故事——牙齿牙齿扔屋顶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以绘本为载体是本团队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绘本,在绘本梳理、绘本体悟以及展示活动环节中都使用绘本作为载体。本课时也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语言到文化的顺序,在组织教学环节首先进行了篇章线索梳理和对人物感情的思考,最后进行了从主题到文化的体演。除此之外,本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融入辩论元素的实地调研成果展示环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有较多的语言输出,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小组间的合作与个人观点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任务为导向,教师讲解任务规则与完成任务的方法,受到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任务并展示任务成果。本课时还关注到绘本及课文中的文化要素,据此设计了城市古建筑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南京古建筑的前世今生,克服文化休克,语言文化学习双管齐下,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际。

大理大学

教学主题:

旅游日程安排

课程类型:

专门用途

课程亮点:

本课程采用“主题+任务”的教学模式,紧扣“旅游日程安排”主题,将留学生的生词和语言点学习放置在真实情境之中,以交际应用为导向,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培养学生在旅游情境中运用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课程打破传统课堂形式,将现代化技术融入课堂之中,以小组为单位配备电子屏幕,使用中文应用程序“百度地图”辅助完成小组练习任务,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旅游汉语的同时,也学会使用“百度地图”,了解现代科技中国,更好地适应来华生活。做到有效地输入与输出,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贵州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与花灯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1.沉浸式教学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营造真实良好的情境和文化氛围。猜谜、做花灯等环节更是使学生真实体验了节日习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跨文化交际的共情能力。
2.课堂活动设计新颖。教学活动设置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逐步引入到本课内容上来,过程自然。小组合作完成猜谜与花灯制作等活动,把学生的理性认知运用于实际,让他们既掌握本课重点知识,又切身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3.教师服饰和教具有特色。教师身着汉服授课,与课程内容巧妙结合。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元教学方式,把花灯等丰富的教具呈现出来,加强学生对节日重点文化要素的记忆,使学生在充分调动视、听等各种感觉中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

云南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中国文化-中医药中的食疗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面授课前,本课程依托云南师范大学的“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慕课:理解中国.从传统到现代),采取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雨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疑惑,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慕课教学视频,结合讲义形成自己的观点。
面授课中,采用课堂组织:BOPPPS教学模式,设置6个环节,分别为热身暖场(Bridge-in )、学习目标/结果(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 。
课后,精心设计小采访作业,帮助学生实践课堂知识。课后,学生不仅要按常规完成线上的测试题,还需要查找文献,了解中医的相关知识。

暨南大学

教学主题:

商务汉语——会展汉语系列课程

课程类型:

专门用途

课程亮点:

本课程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围绕展会参观、工厂参观、商贸洽谈等会展商务场景设置教学内容,采用“虚拟+实践”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会展汉语完成采购任务。“虚拟”则是以可操作的虚拟仿真系统为会展情景模拟工具和主要练习手段,使学生在教室中身临其境感受会展现场氛围,其交互式的练习方式和实时反馈机制能够使学生及时调整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实践”则是发挥广州作为展会城市的地域优势,课后带领学生实际进入到广交会现场,真实体验“广交会”采购全过程,使会展汉语实践训练突破时空和商贸私密性的局限,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智造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湖南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认识五官(儿童汉语课)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本课时以“有趣+有效”“多样化+多维度”为核心教学理念,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基于学习活动链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现“玩中学,学中玩”。课程以有趣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以有效的课堂管理为辅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搭建学习脚手架,用多维度的学习评价形成丰富的教学反馈。

武汉大学

教学主题:

潮州的最见功夫的工夫茶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我们团队课程的教学亮点包括:第一,通过调动主创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开展实用性、趣味性、灵活性兼备的碎片化教学资源建设。在设计时先注重普遍性,再结合具体教学场景进行改造优化,长期坚持,逐步丰富教学资源,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第二,采用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地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三,通过学习者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等方式,充分进行课堂互动,使授课内容入脑入心;第四,本教学理念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以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五,教学中有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反思, 既讲好了 “ 中国故事 ” , 又提升了主创团队成员的教学工作能力,一举两得。

东北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理解中国 数字敦煌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本周期教学设计遵循“产出导向法”的理念,贯穿精准、渐进、合作、思辨四大原则。根据《理解当代中国·高级中文听说教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视听说任务的产出型教学环节。该设计遵循认知加工难度递进、语言产出单位递增的渐进性原则;遵循“识记—理解—复习性运用—迁移性运用”由易到难的顺序渐进性促成;遵循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相融合、提升多元能力的教材编写理念,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学主题:

《乡村振兴之路》高级中文读写课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第一:以读写技能训练促进多技能训练相融合。本节课在紧紧围绕阅读与写作两项技能进行训练的同时,适当融入口语表达训练,及时检验学生对于读写主题的认知和理解。
第二:积极创建智慧化读写课课堂。本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完成读写课的教学任务,如借助剥豆豆平台检验课前阅读效果,利用“Padlet”平台进行线上分组写作。促进感知、理解、练习、活用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读写课的教学效率。
第三:以案例教学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理解走实走深。本节课选取了云南张桂梅老师和黑龙江省青冈县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国情理解,引导学生讲述其所感知的中国故事。

大连理工大学

教学主题:

苏州园林中的“和”文化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课程以充满自然美与浓厚文化底蕴的苏州园林为教学依托,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多模态形式呈现,以“人与自我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线索,通过优美生动的视频、图片等视听觉材料,借助苏州园林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与浑然天成的完美呈现,以及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后多展示的东方魅力,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具象元素蕴含的中国“和”文化精神。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中国文化传承自古就有将自然之美与人的品格情操关联比拟的传统,本次课程借助苏州园林蕴含的文化意境,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传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学主题:

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1、教学设计建立在满足学生需求基础之上,突出差异化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因素及学习风格分析等。
2、突出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以及发展的了解学习,结合文化主题补充新内容,训练新技能。
3、引入“小剧场”、面条制作操作游戏等,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感悟体验、实践创新。
4、注重教学内容当地化、案例化,教学手段故事化、感官化,在确定文化基础模块的基础上,选取真实贴切的讲解主题,结合学生需求,重视学生文化了解以及实际应用。

新疆大学

教学主题:

乌鲁木齐——各民族文化的汇聚地

课程类型:

中国文化与国情

课程亮点:

在教学理念上以项目式教学法为基础,课前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由学生分组协作对所学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完成项目并录制视频,各组录制的视频会作为资源在课上播放,从而实现多主体教学。课上通过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文化对比满足学生用汉语介绍母语国文化的愿望,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产出,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延伸学生的思维。

兰州大学

教学主题:

《塞翁失马》与5W1H叙事模型

课程类型:

通用中文

课程亮点:

"团队以兰州大学刘晓燕副教授和李利芳教授完成的语合中心支持项目成果——《传统中国故事》为教材,借助TPRS故事结合阅读的方法,抓住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核心点,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邮箱:

zwlm@chineseplus.net

技术支持电话:

010-59307559(刘老师)

姓名:
邮箱:
电话:
地址:
主题: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