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备战“汉教英雄会”

2021-11-22信息来源: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21“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消息在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发布以后,众多参赛队伍踊跃报名。经过学院五位专家的匿名评审和打分,由副院长胡文华领队,学院五位研究生胡婷、周晓涵、李雨桐、邓洁和张泽烨参与的“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最终胜出。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备战“汉教英雄会”1.png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团队于11月6日开展课程讨论会,院长吴中伟、副院长胡文华以及学生团队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团队成员认真研习了参赛文件,在此基础上就参赛的各环节,尤其是教学设计部分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最后明确了参赛思路和内容,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分工。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备战“汉教英雄会”2.jpg

“汉字与中国文化”是复旦本科留学生专业选修课“汉字研究”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要四周完成。本课教学主题是教学周期计划“衣、食、住、行”中“食”的部分,主要从烹饪器具、烹饪方式、食材选择等方面,分析汉字部首与字源,从而进一步探究汉字所反映的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造字思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课时目标是教学周期目标的一个细化,通过每个课时对这些汉字以及汉字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活图景,通过每个课时中对汉字字源及结构的分析,逐步训练学生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偏旁意识。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备战“汉教英雄会”4.png

成员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讨论的方式,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团队初步形成文本,为课程视频的正式录制做好充分的准备。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团队备战“汉教英雄会”3.png

线上录制当天,大家早早来到教室准备,一遍遍调试设备、认真讨论教学细节、耐心主动地与线上学生沟通……每个人都精益求精,互相配合,力求在课堂上呈现出更饱满的状态。面对十几位热情积极的外国学生,大家的心情也十分紧张。在胡婷讲课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各自监控现场情况,这节中文课氛围活跃,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失误,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学相比也略显稚嫩,不过师生之间同样擦出了精彩的火花。

完成比赛视频录制和教学方案设计后,团队成员开始进行后期的视频裁剪、材料上传、宣传推广等工作。比赛视频要求在开头插入片头,邓洁主动请缨、精心制作。片头呈现出一个个饮食相关的汉字,甲骨文出现与消逝,最后放出比赛的题目,背景放入了音乐和水墨云雾,整体呈现出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胡婷对视频进行了精修、除噪等调整,并插入片头,最终合成符合要求的参赛视频。

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录制过程较为顺利,教学效果得到外国学生的认可,并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中一位韩国学生表示,本次课程给她学习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作为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简单。与其他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一样,汉字始终是我学习中文的难点。我总是会在庞大的汉字世界里迷路,找不到正确方向。然而,这次课程像路牌一样给我起到引导的作用,与生活非常贴近,使我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会启发我的思维,让我不断思考汉字本身的问题。我很喜欢胡老师所说的‘活化石’这个表达。汉字就是‘活化石’,会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她说。

版权所有@ 2021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报名参加

资料下载

活动报名将于11月10日开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