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天津师范大学
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新需求,线上实践新理念
教学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生)本科三年级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在线教学平台
腾讯会议
教程/资源
韩鉴堂 2010 《汉字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活动单元
第四章“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三节“汉字中的文明景观——从汉字看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的追求”
高航
副教授/副院长
董月凯
副教授/系主任
陈晨
副教授/系主任
郭佳佳
讲师/ 副科长
励智
讲师
黎晓雅
研究生
总体描述
《汉字文化》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际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通过对汉字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形象性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汉字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认识汉字和使用汉字的能力;通过对汉字基础知识的实践运用,使学生客观了解汉字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领悟中国智慧和中华人文精神。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目标
本课程突出我校国际学生“实践性教学”特色,围绕“知识-能力-情感”建立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旨在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汉字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汉字的构造与基本特征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汉字和使用汉字的能力,包括分析汉字构造的能力、探究汉字文化的能力、传播汉字故事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包括汉字与自然和人、汉字与社会生活、汉字与中国文明景观等,领悟中国智慧和中华人文精神。
总体教学过程
一、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时分配等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 ①了解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 ②理解“汉字是中国人的祖先在长期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这一事实; ③理解汉字真正起源于图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汉字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对汉字起源于图画,初步理解汉字的表意功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起源的传说(3学时) 第二节 汉字起源于图画(3学时) 第二章 汉字形体的演变(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 ①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②掌握五种汉字形体的特点。 ③掌握汉字形体演变过程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并理解两个阶段汉字形体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五种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汉字是如何从图画变为方块字的。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2学时)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今文字阶段(2学时) 第三节 实践课:辨别和区分出不同的汉字形体(2学时)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1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 ①了解汉字的构造方法,了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六书”构造说。 ②熟练掌握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造字方法。 ③掌握现代汉字的形体结构:笔画、部件、整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并分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根据部件举一反三的汉字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构造方法(4学时)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2学时) 第三节 实践课:分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方法(4学时) 第四章 汉字与中国文化(1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 ①汉字与自然、人,从汉字看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汉字与社会生活,从汉字看社会发展进程; ③汉字与中国文明景观,从汉字看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的追求; ④汉字与中国建筑、艺术,从汉字看建筑特点、娱乐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汉字举例,展现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汉字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学生能更客观、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同时理解中国汉字的文化传承功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与自然、人(2学时) 第二节 实践课:汉字与社会生活(3学时) 第三节 实践课:汉字与中国文明景观(3学时) 第四节 汉字与中国建筑、艺术(2学时) 二、本学期教学组织流程 1.课内教学组织 章节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践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6 第二章 汉字形体的演变 4 2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6 4 第四章 汉字与中国文化 4 6 合计 20 12 2.课外教学组织 利用电子及网络教学资源,补充课内教学。 3.线上教学特点 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为了满足学生新需求,特别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趣味性:提升课程设计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线注意力; ②互动性:增加多途径多形式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 ③实践性:利用多形式可实践的课后作业,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④个性化:课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课下建立单独沟通机制。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评价
(一)整体评价理念 整体评价理念为“以生为本”,综合关注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知识获得、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 (二)评价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旨在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评价目标与要求包括: 1.知识评价目标与要求:识记汉字基础知识,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汉字的构造与基本特征等,能够在实践报告与课程论文中体现汉字基础知识。 2.能力评价目标与要求:形成认识汉字和使用汉字的能力,如分析汉字构造的能力、探究汉字文化的能力、传播汉字故事的能力等,能够在实践报告与课程论文中运用所学知识展现能力。 3.情感评价目标与要求:深刻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汉字与人和自然、汉字与社会生活、汉字与中国文明景观等,能够在实践报告与课程论文中融入中华人文精神。 (三)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与实践报告,总结性评价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 (四)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日常考勤(5%)+实践报告(45%)+课程论文(50%)。
教学资源使用方案
(一)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汉字文化》,韩鉴堂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主要参考书目 ①《汉字的智慧》,石定果、罗卫东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②《汉字的文化解读》,王立军等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 ③《汉语汉字文化常谈》,曹先擢编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8年1月。 3.电子以及网络资源 ①《汉字五千年》DVD,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②中国大学MOOC网上王宁先生团队的慕课《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③“优佳汉语”学习平台等。 (二)教学资源适应教学需求途径 1.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线上课堂内容与形式。 2.课下配合使用电子以及网络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教学目标
章节名称 第四章 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汉字中的中国文明景观——从汉字看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的追求 (1)知识目标:通过对“春”“福”“祥”“仁”等汉字的讲解,复习基础知识,包括偏旁、部首、笔顺、造字方法等;带领学生了解汉字的本义及形体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构造、意义及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汉字形体、本义及文化内涵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剖析汉字的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识记汉字,使用汉字;提升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能够理解本节课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民对幸福吉祥的追求这一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汉字里蕴含的中国文化,尤其是汉字里体现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仁”,领悟中国智慧和中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 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学期教学目标为导向,紧密围绕“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体系,服务学期总目标。课时目标为学期目标的细化,学期目标为课时目标的纲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及选取依据 本课时选取第四章“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三节“汉字中的文明景观中的第六小节“从汉字看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的追求”。本课时所教授的汉字极具代表性,且能够与即将到来的春节、冬奥会等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几个典型汉字的分析讲解,达到夯实汉字基础知识、了解汉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的目的。 (2)课时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时将几个目标汉字用一副春联串联起来,通过看春联关键字的方法讲解目标汉字。一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二是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汉字的结构、意思、造字法等基础知识;三是使汉字中蕴含的文化更具立体感氛围感;四是与即将到来的春节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使用环境。 (3)课时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春”“福”“祥”“仁”等汉字的意义、演变及其蕴含的文化涵义。 教学难点:“春”“福”“祥”“仁”等汉字蕴含的文化涵义。通过本课汉字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同时理解中国汉字的文化传承功能。 (二)教学组织 (1)课前签到环节(1分钟) 采用签到口令的形式,学生们按照学号说出相应的签到口令,则为签到成功。本环节避免了签到的枯燥无味,并运用与汉字知识相关的签到口令,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 (2)导入环节(3分钟) 通过签到口令中的知识点,过渡到导入环节。本课时导入环节设计课前小知识,即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以汉字“冬”为创作灵感。既贴合时事,又与汉字知识紧密关联。 (3)讲授环节(20分钟) 通过春联将目标汉字串联起来,通过春联内容的内在逻辑及汉字结构特点等方式将目标汉字逐一引出。 ①春:复习“春”的结构、偏旁和笔顺,讲解“春”的本义、演变过程、造字方法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含义; ②福:复习“福”的笔顺,讲解“福”的本义、演变过程、造字方法、文化内涵及其相关引申文化,包括“五福”的涵义,福祸相依的哲学思想等; ③祥:引导学生自己讲解“祥”的本义和说明其造字方法,并讲解其文化内涵; ④仁:引导学生猜测“仁”的造字方法及意义,讲解“仁”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 通过上述汉字的讲解,总结整副春联的意义,帮助学生对汉字中体现的人们对幸福吉祥追求的理解。。 (4)课堂活动及练习环节(4分钟) ①课堂练习:猜谜语(打一字)。根据本节课所讲汉字编排字谜,复习本节课的汉字知识。 ②翻转课堂:学生展示。将课堂交给学生,不限方式,做跟汉字文化相关的展示。 (5)总结(1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6)作业(0.5分钟) ①查一查,写一写:临摹汉字“喜”“寿”的古文字字形。 ②查一查,讲一讲:找一副春联,讲解给大家听。 (7)网络资源扩展(0.5分钟) 介绍网络资源以辅助学生学习。 ①中国大学MOOC网上王宁先生团队的慕课《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②“优佳汉语”录播课程《汉字文化》 (三)教学特点及预期目标的体现 (1)线上教学特点 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以腾讯会议为直播平台。线上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有更强的掌控力,故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①提升课程设计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增加多途径多形式的有效互动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其获得感和成就感; ③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加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信心; ④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注重课堂内外的因材施教,保证师生的有效沟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存在感。 (2)预计目标检测 ①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反馈实时监测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②通过对课下作业的批改,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教学评价
(一)评价理念 本课时的整体评价理念为“以生为本”,综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及交流合作等各方面来获取课堂评价。 (二)评估设计及重点关注 ①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②学生情绪; ③学生课堂参与度; ④学生课堂反馈; ⑤学生交流合作情况。 教师需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学生的情绪变化、肢体语言、问题反馈等方面均能体现出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态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迅速获取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及进度。 (三)评估手段 本课时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的即时反应;总结性评价参考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课下反馈。
版权所有@ 2021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报名参加

资料下载

活动报名将于11月10日开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