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河北师范大学
教学理念
多元互动、分享交融
教学对象
(需描述教学对象的人数、年龄、母语情况等,不超过500字) 教学对象共7人,3男4女,全部为成年人,年龄介于18岁至28岁之间。 从国别来看,涵盖了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日利亚、加纳、塔吉克斯坦等五个亚非国家。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3名同学均为华裔,母语为印尼语;来自泰国的一名华裔女同学母语为泰语;来自加纳的一名男生母语为Akan语;来自尼日利亚的一名女生母语为英语;来自塔吉克斯坦的一名男生母语为俄语。 这几名学生均已系统掌握初中级汉语语法,学过大约3500个常用词,能够理解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一般性语言材料,能用汉语就常见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进行一般性叙述、说明和议论表达。
课程类型
高级综合
课时安排
6课时(45分钟/课时)
在线教学平台
ClassIn
教程/资源
《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
活动单元
《发展汉语高级综合》教材第1册第2课第3-4段
张玮
在岗教师
刘永静
在岗教师
吴柳
在岗教师
李聪
在岗教师
总体描述
1.1 所授课程为高级综合课,授课主题范围广泛,涵盖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旅行、求职、网恋、科技、沟通等。 1.2 教学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系统性、可行性、互动性等原则。 1.2.1 系统性。教学方案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对象的分析以及教学评估等各环节组合而成。这些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2 可行性。高级阶段学习者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准的汉语言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和难易程度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若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汉语水平,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和迫切要求,二是具有操作性。 1.2.3 互动性。在虚拟课堂,师生和生生之间缺少了传统线下教学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无论是生词和语法等知识点的讲解,还是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少了面对面眼神的交流,师生之间难免会有“放空”的感觉。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短板和某些方面的制约性,熟知并熟练运用教学平台中能够体现“互动性”的功能,比如“分组讨论”、“授权学生”等,设计出更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案。 1.3 预期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所涉及的生词、语法等汉语言知识,又能运用交际策略就一些普遍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的文化观念,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目标
以全面提高高级阶段学习者听、说、读、写综合汉语交际能力为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习者: (1)掌握一定数量的高级阶段应知应会的一般词语、文化词语、书面词语和书面表达方式。 (2)能够理解多种场合较为复杂的语言材料,能够使用一些交际策略就一般或专业领域内的一般性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发表各种见解。 (3)熟悉多种文体风格,能够把握多种篇章类型的结构特征、语用特征和篇章主旨。 (4)丰富高级阶段的汉语知识,全面提高本阶段汉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和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 (5)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的文化观念,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总体教学过程
(1)本册书共15课,内容涉及小说、古文、散文、议论文等多种体裁,计划每课用六课时(45分钟/课时)来完成。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对课文背景、主旨、现实意义、文化价值或人生思考等的概括,为师生就相关话题的热身讨论提供便利,为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文和相关的社会及文化现象进行铺垫。 (2)教学组织流程:遵循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布置课外作业这五个教学环节,具体到课上,充分考虑到高级阶段汉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实际需求,每次课先进行固定环节“新闻我来说”,由学生选取有关中国的最新的新闻,制作成电子课件,在课上分享。既直接提升了语言水平,又帮助学生对中国的近况和发展了然于心,同时有助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博大情怀。接着进行课文的学习,通过提问、听写等方式检查掌握程度。“温故而知新”,新课学习是重中之重,课下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词语或者语法点,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时间保质保量提交完成。 (3)本学期依然全部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ClassIn在线教室的强大功能,多维互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增加体验感。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评价
本着“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评价理念,设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随堂听写、小测、写作等,还增加了小组课题展示、分组辩论、上传朗读音视频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使用方案
疫情虽然给汉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比如无法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催生了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网站、公众号、小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随时调整推送内容。比如,本学期高级班学生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泰国、尼日利亚、巴西、柬埔寨等六个国家,“中文联盟”、“语合中心”、“国际汉语人”等公众号中一旦有关于这些国家的汉语教学情况,我们便会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观看讨论。另外我们还充分考虑到青年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会选取国内热门视频网站,比如“哔哩哔哩”上的一些热点新闻视频在课上以共享的形式和学生观看,并引导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固定格式来复述和表达见解。
教学目标
本课时计划完成课文3-4段的学习,这两段详细叙述了长辈给晚辈起名字的过程,以及这些名字的含义。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1知识目标 1.1.1 巩固3-4段中出现的12个生词:赞许、随意、晚年、顺理成章、落空、堂、学名、小名、顺口、奎、沫、省事。 1.1.2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运用本课词语和语言点较为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正确率达到90%以上。 1.2 技能目标 1.2.1 听:能够听懂老师及其他同学正常语速的朗读和表述。 1.2.2 说:能够按要求复述课文内容,总结祖父给晚辈们起名字“随意”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1.2.3 读:能够以每分钟200个字左右的语速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自然流畅。 1.2.4 写:正确书写生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重点词语及篇章衔接手段写出自己名字的来历,字数大约在200字左右。 1.3 情感目标 1.3.1 使学生有运用本课重点语汇叙事的意愿。 1.3.2 使学生有介绍自己名字来历的意愿。 1.3.3 使学生了解中国人起名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此可见,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学期总目标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之路。
教学过程
(1)这篇文章共11个自然段,本课时选取了其中的3-4段。这两段讲述了祖父如何给晚辈们起名字以及名字的意义。可以说,“起名字”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但是由于文化、民族、背景、信仰等原因,“起名字”这件看似普通的事儿会变得不同寻常。因此我们选取这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跨文化因素,体现出课程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2)教学实施步骤: 一、师生相互简单问候(1分钟) 二、复习(3分钟) (一)作者的名字是什么? (二)作者名字的独特性。 (三)作者名字的来历(父母爱情的产物)。 尝试用下面的词语说一说: 本来……可是……, 独特性 再……不过,产物 三、学习新课(20分钟) (一)学习课文第3段。 找三位学生以接龙形式朗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祖父给孩子们起名字有什么特点? (2)祖父给他的孩子、孙子起了哪些名字? (3)你知道这些名字的含义吗? (二)学习课文第4段。 找一位学生朗读整段,其余同学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午”跟“马”有什么关系? (2)请举出几个音近字和形近字。 (3)请分享一下你的名字吧。 (三)文化链接 (1)十二生肖 (2)十二地支 四、巩固总结(3分钟)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一)熟读课文,录制朗读音频上传。 (二)调查中3-5个中国人名字,分析一下这些名字的来历和意义。 (3)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名字。
教学评价
本课时主要讲述祖父是如何给晚辈们起名字以及与名字相关的“生肖、十二地支、音近字、形近字”等语言文化知识。因此是否理解起名字的过程以及这些名字的意义是评价学生掌握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接龙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释至善、至美、(至真)、至诚,以自由表达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成段表达,介绍自己的中文或母语名字等。课后作业也包含了说和写两方面的技能,都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
版权所有@ 2021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报名参加

资料下载

活动报名将于11月10日开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