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大连外国语大学
教学理念
学生为中心、交际为目标、中国故事为抓手
教学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时安排
30分钟
在线教学平台
唐风国际教育云平台
教程/资源
《目标汉语(基础篇)》第7册
活动单元
第3课《去孙明家》
张淑婷
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
孙凡
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
王端
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
李宁
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
周艳芳
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
阎紫萱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总体描述
【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程主题】本课程是一门初级汉语综合课,是初级汉语教学阶段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在生词、语法、课文、交际功能学习的基础上,全面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课程以学生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场景为主题,包含人际交往、人口问题、在中国就业、创业、旅游、地球村、中国农村生活等方面。 【设计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知识构建主动性,推动学生对知识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以线上自学和作业反馈为辅,关注学生反馈与技能的获得。 (2)坚持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教学中加强互动环节,精讲多练。通过每课专门设计的课堂练习、对话交流、作业等,培养学生在相应交际情境中正确、得体地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坚持以中国故事为抓手的原则。依托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对中国故事的学习和了解,在课文学习、词语学习和课堂练习当中,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向学生展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教学预期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包括词语、语言点、文化项目和交际功能项目,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交际技能,使其能够达到HSK五级左右的水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在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完成交际任务。认知中国社会和文化,提升对中国的认同度。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目标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642个生词、58个语言点、23个功能项目、12个交际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应知识内容,提升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能够使用所学的汉语完成相应交际任务。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增强对中华文化、中国社会的理解。
总体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序号 课程题目 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第1课 送礼与求人 基本句:多项定语 词语用法:当;学;多半;任何 功能项:感谢的表达方法;请求帮助; 表示没办法的表达 交际任务:送礼、求人帮忙 16课时 第2课 人口问题 基本句:“是……的”句 词语用法:竟;将;辈;化;相当 功能项:不满意、讨厌的表达;表示 钦佩的表达 交际任务:调查中国人口、生活情况 16课时 第3课 去孙明家 基本句:“了”表变化;趋向补语“过” 的引申用法;……这,…… 那;多项 状语;趋向补语“上”的引申用法 词语用法:绿油油;粒;新式;户; 简直 功能项:祝愿的表达1;遗憾的表达 交际任务:到中国人家做客 16课时 第4课 留学生活 基本句:动态助词“着”;状态补语 词语用法:书本;雪白;于;多亏; 并 功能项:祝愿的表达2;表示委婉的 表达 交际任务:介绍留学生活 16课时 第5课 在中国打工的老外 基本句:……是……,(就是)…… 词语用法:通红;来 功能项:称赞的表达1 交际任务:介绍一种经历 16课时 第6课 在中国创业 基本句:趋向补语“起”“起来”“开” 的引申用法。之所以……是 因为…… 词语用法:性;凡是 功能项:称赞的表达2;羡慕的表达 交际任务:了解酒店、茶馆的运营 16课时 第7课 我要去旅行 基本句:趋向补语“下”的引申用法 词语用法:何况;自;品 功能项:送行、告别的表达 交际任务:制定旅行计划 16课时 第8课 天安门广场 基本句:趋向补语“过来”“起来” 的引申用法 词语用法:难怪;盆 功能项:希望的表达1 交际任务:介绍旅行情况 16课时 第9 课 地球村 基本句:趋向补语“出来”“开来” 的引申用法;与其……不如…… 词语用法:车辆;偶尔 功能项:选择的表达;希望的表达2 交际任务:询问旅行路线 16课时 第10课 事故 基本句:“是”字句;趋向补语“上 去”“过去”的引申用法 词语用法:内;只得;度 功能项:担心的表达;报告情况表达 交际任务:报道一起事件 16课时 【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云平台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主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云平台实现课程翻转和作业的在线反馈。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和学习者的主题,以对话贯穿课文学习的始终,在词语学习和课文学习时突出具有交际性的常用句型;强化句型操练、交际训练、多技能训练、模拟情境训练。每一课都安排了交际任务,利用“用中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组织流程】 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和平台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提醒学生在平台上观看,提前预习生词、课文和相关内容。学生登录云平台,预习课程内容,利用课本预习知识性内容。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讲授生词、语言点,讲练生词和课文,训练功能交际常用句型,完成课后练习。布置知识型作业和任务型作业。 课后,学生复习生词,教师检查平台提交的知识型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任务型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提交作业,在实际社会语境中完成任务型作业,形成书面或口头报告,在课上进行反馈。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对知识内容评价与学习行为评价相结合的理念。所有评价结果均按照各自比例进入综合测评成绩。 形成性评价:利用日常教学中的听写、作业、课堂练习、小比赛形成日常评价记录,了解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语言成长情况。 总结性评价:利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点评、作业批改反馈、比赛获奖、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批改,向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结果。 学生互评:通过学生交流、课堂发表和小组讨论,形成学生互评反馈。 知识内容评价:对需要掌握的生词、语法、句型等进行评价。 学习行为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使用方案
本学期使用唐风汉语云平台录制翻转课堂学习材料,上传后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视频资料、图片、新闻报道等,提供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能够掌握语法项目“动词+上”的结构、语义,并能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使用。熟悉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新农村衣食住行新变化,理解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堂课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利用平台检查自学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在复习已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解决课文障碍,学习和训练语法项目,在句型训练和视频拓展内容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语法项目“动词+上”与脱贫取得的成绩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做法和取得的伟大成绩,理解中国方案,感知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教学内容】第三课《去孙明家》课文(二)后一部分。语法点:“动词+上”表示理想经过努力有了结果。中国脱贫攻坚成绩。完成课后替换练习。布置任务型作业。 【教学步骤】 1. 师生问候,进入课堂。 2. 反馈作业和自主学习情况,检查复习和预习情况。 3. 复习学过的课文,回忆所学知识。 4. 学习新课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复习“连……都……”句型,导入新语法点“动词+上”; 3)学习语法点“动词+上”,使用类比法学习语法,通过句型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法点的结构、语义和语用。 4)分角色练习复述课文; 5)播放视频,展现中国现代农村情况,介绍脱贫攻坚成果; 6)展示图片,用数字说明脱贫工作取得的成绩; 5. 总结课程 6. 布置作业:作业一,复习所学课文;作业二,完成调查任务型作业。
教学评价
本课时的教学评价主要为形成性评价,包括两个类型,一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二是课堂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的评价。评估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作业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关注词语、汉字、语法的掌握情况和正确使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重点关注出勤情况、课堂应对情况和回答老师问题的准确性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分数评估、教师口头评价两种方式。
版权所有@ 2021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报名参加

资料下载

活动报名将于11月10日开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