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从用中学。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准中级汉语学习者,具备非正式话题交际能力。教学对象中没有华裔,人数共9人,年龄在20-25岁之间,分别来自乌克兰、苏丹、巴基斯坦、布隆迪、哈萨克斯坦、蒙古、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家。
课程类型
准中级口语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在线教学平台
教程/资源
《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
活动单元
《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第三册第八单元
孙浩
副院长
李国慧
教授/副院长
李睿
副教授/系主任
张乃戈
学生
安琦
学生
总体描述
授课类型:口语课 授课主题:共十个单元话题,话题大部分属非正式性的,也有一些正式话题,但这些话题是跟学生个人息息相关。第一单元《谈人物特征》、第二单元《谈家乡》、第三单元《谈生活习惯》、第四单元《谈住房》、第五单元《谈考试》、第六单元《谈购物》、第七单元《谈假日经历》、第八单元《各有所爱》、第九单元《谈职业》、第十单元《谈旅行计划》。 方案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一系统制约影响后一系统,后一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系统。 (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二是具有操作性。 (4)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 教学预期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3个重点词语、40 个重点语句、28个重要语法点,并将其正确得体的运用到交际表达中。学习者通过不同的分组、模拟、表演等任务形式,能够比较、叙述并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及经验,具备处理未能预料且较为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目标
单元话题:能够激发学生对任务话题的关注与兴趣,学生有想要用学过的话题交际表达的欲望。 (1)谈论人物外貌、衣着、性格等特征 (2)谈论城市与家乡 (3)谈论某人的生活习惯 (4)谈论家居环境 (5)谈论学习与考试 (6)谈论购物 (7)谈论休闲活动和感受 (8)谈论爱好 (9)谈论职业和理想 (10)谈论旅行计划 任务目标:任务实施时,能够实现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能够有效培养学习者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1)能正确描述或谈论人物特征,能综合介绍人物特点,包括外在、性格、爱好、特长等信息。 (2)能听懂别人对城市的简单介绍;能对自己的家乡或一个城市进行简单的介绍。 (3)能就自己或别人的生活习惯进行问答和讨论。 (4)能简单说明房屋的格局和周围的环境,能简单说明某地址。 (5)能问答关于考试的基本情况,能听懂并描述自己或他人考试期间的心情。 (6)能询问和描述购物场所和购物经历。 (7)能描述在某段时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自己的感觉和印象。 (8)能谈论不同人的不同兴趣爱好。 (9)能问答与职业相关的问题,谈论职业名称、职业特点和职业理想的相关话题。 (10)学会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能咨询旅行团,并预定一次旅行。 重点词语:学生能够掌握103个重点词语,并回忆起记忆库中的相关词汇,能够将重点词语应用于日常交际生活中,正确率达到90%以上。 重点语句:学生能够掌握 40 个重点语句,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学过的重点语句交际表达,正确率达到90%以上。 语法点:学生能够掌握28个重要语法点,并将其正确、得体的应用于交际表达中,正确率达到90%以上。
总体教学过程
(1)主要内容、课时分配、设计理念与思路 主要内容:《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第三册)课文包括十个话题,内容分别为《谈人物特征》《谈家乡》《谈生活习惯》《谈住房》《谈考试》《谈购物》《谈假日经历》《各有所爱》《谈职业》《谈旅行计划》。 课时分配:每个单元用6课时完成,本学期总课时约60课时。 设计理念与思路:课文的话题选择包括社会交际、生活日常、学习日常、兴趣爱好、经历计划这五类。其中社会交际占20%,生活日常占30%,学习日常和兴趣爱好各占10%,经历计划占30%,从课文的话题选择可以看出教材偏重的是日常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根据每一单元给出的“话题”,教师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的“说话”练习。从外国留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课文对话中的所有外国人物身份都为留学生。留学生与中国人的对话往往与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对话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留学生与中国人的对话实际进行内容操练,要实现贴近教学对象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支持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指导,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2)教学组织流程 课内具体步骤与活动:教学组织流程每个单元包含“学习目标”“导入”“头脑风暴”“生词总动员”“任务及活动”“语法点注释”“学习后任务”“自我评估”“文化小贴士”9个部分。从介绍话题入手,循序渐进,以任务为导向,涵盖新词、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和文化背景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丰富真实的沟通材料,灵活选择带领学生进行操练活动。 课外具体步骤与活动:课前教师提醒学生做好预习作业,主要是预习每单元课程的生词、课文及每单元所以讨论的“头脑风暴”。课后作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形式多样的作业。 (3)线下教学针对性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教材设计在每一课利用好“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的分布与综合任务活动,使学生之间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交换真实信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体验到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乐趣。话题内容贴近生活、紧扣热点,能够满足学生现实的交际需求。我们发现该教材的话题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交际范围。从校园到社会,从个人经历到普遍现象。活动输入形式以展开有意义的活动为中心,同时设置了“语言练习”环节,旨在强调在关注交际功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形式、功能与意义应该相互结合,三位一体,互相平衡,使学习者在“做中学”,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
学期/教学周期教学评价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评价方式,OBE理念提倡应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一致性建构,从学习成效来定位一致性建构,使得学习成效、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之间建立相互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头到尾贯穿任务型教学,着重锻炼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任务,尽量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生词及语法恰当合理地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使用方案
主要选取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内容。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讨论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媒体、实物、图片,现代媒体有视频影像、幻灯片、语言实验室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教学。为了提高初级汉语学习者文化基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设置模拟现实的情境锻炼学生课内、课外积极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此同时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拓宽学习汉语的渠道。将视频影像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生动优美、有画面感的语料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输出的积极性。由于幻灯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具有有声、有形、交互等特点,更容易引发留学生对汉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更好地提升本学期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使用“酷爱、达人、宅、了如指掌”4个生词以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个俗语;熟练掌握“恨不得……”“一……就……”句式的用法。 【技能目标】 突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学生能够用中文完整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对不同的兴趣爱好发表评论,或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 【文化情感目标】 学生了解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兴趣爱好,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 (2)该目标与学期教学目标间的关系 本课为准中级口语课,选取的教材是《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3》(准中级)。学期教学目标是遵循“从用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直观、形象的言语知识展示,帮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课为该教材中第八单元“各有所爱”的一部分,前七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且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目标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课时设计理念与思路,介绍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如环节、段落、练习等>及选取依据 【本课时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依据体演文化教学法和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教学理论。 ◆ 注重教学过程“I do/We do/You do together/You do alone”的师生角色转换。 ◆ 强调教学过程的模块化和整体性: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整体感知、典型示范、合作探究、自主输出4个模块,分别对应积木素材收集、典型成果示范、积木拼接整合、作品及成果展示4个教学内容。模块间环环相扣,衔接紧密。 ◆ 整体感知模块以教师引导性输入为主,搭建Fact(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形式,通过适量活动为后面口语输出做铺垫;典型示范模块旨在给出课文范例,辅助学生理解、内化本课的言语知识,为进行合作探究和语言输出做示范;合作探究模块与自主输出模块进一步实现Act课堂形式(体演文化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口语能力的进步,增加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如环节、段落、练习等>及选取依据】 ◆ 本课选取的是第八单元《各有所爱》,包括四个主要生词(酷爱、达人、宅、了如指掌)、一个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句型(“恨不得……”“一……就……”)、对话片段等内容,以及调查他人爱好、吹牛大赛介绍个人爱好、评价他人爱好以及展开不同观点辩论等任务活动。 ◆ 所选内容紧紧围绕“各有所爱”这一主题,便于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PPP教学理论和“产出导向”原则实施教学,通过“语言积木搭建”,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说明本课时教学组织流程,包括具体步骤与活动 一、整体感知——积木素材收集▼ (10分钟) 【头脑风暴】(1分钟) 上课之前,带领学生先进行一个头脑风暴,导入本课主题。 (PPT图片)爱好——户外/家里 户外——攀岩、野营、潜水、跑步 家里——看小说、发微博、上网聊天、玩儿游戏 【语言积木收集】(生词、句式讲解)(9分钟) 教师讲解每一个“语言积木”,先领读,然后释义,进行练习。 ◆ 酷爱 v. (PPT图片)她酷爱唱歌。她们酷爱跳舞。 ◆ 达人 n. (图片法)健身达人、购物达人 (情境法)你是什么达人? ◆ 宅 v. (图片法)宅男、宅女 (情境法)你是宅男/宅女吗? ◆ 了如指掌 (PPT图片)他是个健身达人,对健身房的各种健身器材了如指掌。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视频)A:我喜欢吃酸的,你们最喜欢什么口味? B:我喜欢吃辣的。 C:我喜欢吃甜的。 A:中国有句俗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意思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B:我们喜欢吃的口味不同。 C:拿我们来说,这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PPT)填空:拿他们三个人来说,他们喜欢的口味不同,这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恨不得 (音频)听说妈妈病了。他恨不得明天就回国。 (情境法)哈尔滨的冰灯太美了,我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看一看。 ◆ 一……就…… ①表达两件紧接着发生的事。 (情境法)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下课以后紧接着要做什么事? ②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提问法)你考试会紧张吗?紧张会脸红吗? (PPT图片)一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脸红。 二、典型示范——典型表达示范(课文)▼(5分钟) 请同学们听课文音频前,先布置任务: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的爱好有什么?音频播放后停顿几秒,请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词复述课文,教师适当纠错,并针对中国人的典型表达方式做出指点。 【播放音频】 我的朋友们爱好各有不同:查理酷爱户外运动,一到周末,他就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攀岩、野营。而麦克是个典型的“宅男”,整天就喜欢宅在家里看小说、发微博、玩儿游戏,恨不得顿顿饭都叫外卖。艾娜是个阳光的女孩儿,一有空就喜欢去健身,她被朋友们称为“健身达人”。这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PPT)先做出详细的提示】 我的朋友们____各有不同:查理酷爱_____,一_____,他就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去_______。而麦克是个典型的_______,整天就喜欢宅在家____________,恨不得________。艾娜是个阳光店女孩儿,一____就喜欢_____,她被朋友们称为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 【教师行为】 给出提示词语,空留一些整体感知中的“积木”,请学生根据提示词复述课文。并且进行适当地总结,为学生简单讲解中国人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方式。 三、合作探究——积木拼接整合▼ (5分钟) ◆视频展示现代中国人的爱好:打太极拳、合唱、跳广场舞。解释中国人现在都有固定的场所完成这些活动,不会影响他人日常生活。 【“我是调查员”】 ◆ 三人一组,调查组内成员的爱好,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描述组内一名同学的爱好,其他小组成员猜测描述的是谁。 ◆(预设目的语)我们组有一个同学,他有很多爱好,他酷爱买东西,吃的、用的、玩的都在网上买,恨不得顿顿饭都要订外卖,大家猜猜他是谁? 四、自主输出——成果作品展示▼ (10分钟) 【“吹牛大赛”】(5分钟) 教师示范:我酷爱唱歌,是个唱歌达人,我会唱1000首中文歌。 给同学两分钟时间准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积木”,说一说自己有什么爱好、喜欢到什么程度?比一比班级哪位同学更厉害。 【“针锋相对”】(5分钟) 班级同学根据“当宅男/宅女好还是不好?”自由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赛。在比赛中可以运用之前学过的“语言积木”,充分体现本节课所学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内涵。 (3)说明本课时教学过程如何体现线上/线下教学特点、达成预期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设置线下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活动方便实施,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小组讨论活动时教师可以巡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并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图片,动画以及视频资料,使课堂活动形式更加丰富。有利于培养师生与生生之间情感,学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掌握“酷爱、达人、宅、了如指掌”4个生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1个俗语;学生熟练掌握本课“恨不得……”“一……就……”的句式表达运用,并能将其正确灵活地应用于日常交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
整体评价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要处理好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处理好夯实基础与发展个性的关系,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评价必须体现这种开放性和动态生成过程。 设计评估:针锋相对环节,通过辩论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场景,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为学生提供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在辩论时,两方提出不同观点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检验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 本课采取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在针锋相对环节,通过辩论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课所学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口语输出的能力,学生提出观点进行口语输出时,能够有效检验自身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常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是否能够学得更好?与同学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样改进?让学生通过自评进一步了解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对方反驳自己观点时,表明自己表述的观点是他人可以理解的,是对自己表达的侧面反馈,利于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版权所有@ 2021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 | 中文联盟 京ICP 备 08002516-8

报名参加

资料下载

活动报名将于11月10日开放,敬请期待